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一种理论认为,约6600万年前,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,导致恐龙等物种大灭绝。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,这可能是个小概率事件,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位置,使恐龙等动物“很不走运”地灭绝了。 有研究曾显示,小行星撞击地球后,会造成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平流层,遮天蔽日。美国一项研究就曾估算出,当时进入大气层的烟尘阻挡了超过99%的阳光到达地球表面,让地球陷入近两年的黑暗。 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此次通过他们建立的“全球气候模型”,重点研究了这些烟尘挡住阳光后造成的温度变化。结果发现,当时的烟尘可能使陆地气温降低了13到17摄氏度,而气候的骤变可能是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。 进一步研究发现,当时小行星撞击的区域恰好位于地层有机物含量丰富的富烃区,高含量的有机物受热后产生更多烟尘。他们通过模型估算,如果撞击区域在有机物不那么丰富的其他区域,产生的烟尘量可能不足以导致如此大幅的降温,进而造成物种大灭绝。 研究人员说,由于地球表面富烃区仅占约13%,所以恐龙等生物的突然灭绝“很不走运”。他们下一步将研究大型火山爆发等对气候的影响,以更好地了解类似事件与生物灭绝之间的联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