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最骄傲的事情是我的学生走出了大山,找到了工作,被社会所认可。” 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后,问农加贵扎根大山30多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?他如是说。 农加贵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落松地小学的一名教师。他和所有的普通教师一样,教书育人,以自己的学生为荣。他又是极不普通的一名乡村教师,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,31年兢兢业业、默默耕耘,用知识照亮了“麻风村”孩子们的前程。 落松地——上世纪50年代文山州广南县政府集中医治麻风病人的医治点,被人们称为“麻风村”。当时,人们只要一提到“麻风病”三个字,便避之不及,更别提去那里教书。1986年9月,是农加贵义无反顾的选择,让当地的村民看到了希望。 农加贵说:“当时选择去那里教书,我也纠结过、矛盾过,但是村民的支持和信任,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,这也是我一直坚守下去的原因。” 他仍然记得当年的情形。为了留住自己这个唯一的教师,村民们每月自发集资35元钱作为额外补助。“35元钱虽然不算多,但情义很重,它是从乡亲们的生活费中挤出来的,并用高压锅消毒后才让医生转交给我,每次收到这35元零零碎碎的钱,我都要求自己必须好好教书育人。”此外,当时村里还划了半亩稻田和1.5亩苞谷地给他种植,补贴生活,这些都让他甚为感动,也坚定了他留下来的决心。这一留便是31年。 31年里,农加贵既是孩子们的老师,又是村民的好帮手、好朋友,他和村民风雨同舟,一起克服种种困难,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,也让“麻风村”渐渐远离了受人冷眼的阴影。乡村小学条件艰苦,最初只有一间土坯房教室,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,村民们就自发集资新建了80多平方米的两个土木结构教室。 孩子们勤奋好学, 在农加贵的悉心教导下,第一届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学生分数全部超过录取线,却苦于没学校接收。为了消除偏见,农加贵又四处奔波,向上级反映情况,最终全部学生顺利通过健康体检升入初中。 刚到落松地村时,农加贵是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,村民们读信写信,买个农用机械要看使用说明书,都会找他帮忙。2002年,广南县开展“扫盲”攻坚工作,落松地村开办了一个成人技术班,农加贵兼任夜校老师。他白天给学生上课,晚上教村民识字,讲解实用技术,从没叫一声苦、说一句累。如今,随着国家营养餐补助计划的实施,农加贵除了上课,每天还要给孩子们做两顿饭,但他也从未向中心学校提出增加人手的要求。 |